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

yingzi 482 0

这几年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,让很多普通人都感受到压力更大了。必要的开销不能少,工资却反而可能降低;一些企业批量裁员的频率也逐渐加快。

其中有个群体受到的影响不可忽视,那就是高校毕业生。培养大学生不仅耗费家庭投入,也涉及国家的教育资源成本。他们的就业却面临寒冬期,年轻人心态开始改变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1张图片

“再多艰难终会过去”,白岩松讲话被评价为“鸡汤”

如果回放上个时代大学生的画面,你会发现,以前的同学眼神中真的意气风发。尽管当时物质水平不是很高,但人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。

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是相反的状态,尤其是从高校走出来以后,很多同学面临从天真到迷茫,再到泄气的过程。用流行的话讲:眼睛里没有光了。

往届生可能即使自己学历很好,进了名企,同样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被裁员的名单。应届生也不好过,不少中小企业今年拒绝招应届的同学,理由是“上三年网课,含金量低”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2张图片

许多人表示,知道现在工作不好找、打工人辛苦指数高,但是毕业后真正体会了真实的局面,还是远远超过想象。难怪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越发没有自信。

面对这种情况,“名嘴”白岩松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,希望可以鼓舞年轻人继续前行。他直言:

再大的风也不会吹一整天,再大的雨也不会一直下;老天尚且不会如此,更何况是人呢?所以,再多艰难终会过去,眼前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。

谁知道这番话不仅安慰的效果有限,还被指“鸡汤”的味道太浓。意思是听起来很积极,实际上脱离现实,难以给人真正的鼓励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3张图片

其实,白老师以前还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人。他对一些问题的点评,常常能说到本质。比如他曾提出:想提高生育率,必须解决教育成本、女性家庭地位和房子的问题。

可谓说出很多大众的心声。但有些言论,却让老师逐渐失去了毕业生对他的好感。许多网友留言说:白老师很清楚什么时候要讲什么话,但我们不想听这种“鸡汤”了。

学生从小被鼓励的方式:“等到以后就好了”,可现实很无奈

这番话以及网友们的反应,让笔者不禁想起一个现象。大家有没有发现,无论学校、家庭还是职场,教育学生都习惯用这样的思维:就是告诉他们“等以后就好了”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4张图片

上学时学习负担太重,老师和家长会说“高考以后就轻松了”;等进入大学才发现,高校生活也未必多么轻松,老师又说“等毕业就更自由了”。

可是现实是,绝大多数高校生踏入职场后,体验不到“先苦后甜”,而是“吃完学业的苦再吃生活的苦”。老板说着“等企业发展壮大,就能涨工资了”,现在连新来的大学生也不信。

所以,国内普通家庭的学生,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毕业后,迎来真正的认知颠覆和叛逆期。他们开始反思原来的培养思维,质疑从小接受的这种观念是否真的正确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5张图片

只不过,在很多长辈和家长眼里,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“望梅止渴”,依然被当成很合理的教导方式。甚至有人美其名曰为“延迟满足”的教育,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。

“鸡汤语录”不能解决问题,为何很多人喜欢说给年轻人听?

人总是要有个“希望”才能有动力。或许是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,上代人似乎更愿意用“精神胜利法”进行自我安慰,并试图把这种思维传递给后代。

但年轻人早已不愿听画饼充饥的说辞,因为“鸡汤语录”并不有效解决问题。说多了反而让毕业生更会觉得自己的处境和难题,被忽视甚至美化了。

白岩松在两会后的讲话,白岩松 一切终会过去-第6张图片

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学生或晚辈呢?或许他们自己也明白,没有能力解决问题,所以只能在语言上制造希望。

又或者是,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,本身已经习惯和相信“美丽的假话”也可以起到效果。换成是知名人士,还涉及到言论影响力等方面的考虑。

但站在毕业生的角度,他们最期望的是可以拿出行动来调节问题;或者为他们的真实处境发声。在现实面前,再动听的话意义也不大。

【话题】你如何评价白老师的话呢? #儿童家庭教育#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